2005年4月18日 星期一

死亡

死亡這個名詞,其實對我而言並不陌生,

因為我的爺爺與奶奶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奶奶去世的時候,我年紀很小,

那時的我並不能體會死亡真正的含義,

我只相信我眼前所看到的,

就是奶奶躺在那裡,

但我不知道她為什麼不起來,

對於奶奶的死我沒有太深刻的哀傷。

爺爺的死是近幾年的事情,

他的死亡對我來說是比較深刻的,

因為我們相處比較久,感情比較好。

但是直至今日,我都還會有他尚我身旁的錯覺,

或是這是一種習慣性吧。

我想我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依然不夠成熟,

因為我真的沒有辦法很坦然的去面對一個人逝去,

所以至今我都不願意凝視我爺爺的遺照超過5秒鐘,

因為那會讓我深刻地體驗到他的不存在感。

這樣的感受會令我感到痛苦,我選擇逃避。

我很清楚爺爺已經死去的事實,我只是不想一直喚起這樣的回憶罷了。



我相信,爺爺和奶奶是很坦然面對自己生命的盡頭的,

換做是我,我也會很坦然面對自己的死亡。

但是我又覺得人是很矛盾的,

因為多數人都可以坦然地接受自己即將死亡的事實,

可是他們的親人朋友卻通常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就像是「安樂死」這個議題好了,這個議題持續遭受爭議,

你有辦法接受這樣的行為嗎?

根據人道主義,我相信安樂死絕對是對生命的一種不尊重,

但是現在我將這個議題分成兩個部分,

一、如果你是在病床上的那個病人,

你如果是躺在病床上的那個病人,你希望接受安樂死嗎?

二、如果你是他的家屬及朋友,你願意接受嗎?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會連累親朋好友。

如果知道自己將一直處於無意識的狀態,

而長期的醫療費用是家人無法負擔得起的,

那通常會希望醫生可以給他們個痛快,

讓他們有尊嚴的死去,而不是一具需要大筆金錢養殖的空殼。

但如果你是這個病人的家屬,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即使他完全無法行動,完全沒有意識,只要尚存一口氣,

你依然希望維繫他生命,不希望他離你遠去,

因此大部分的家屬,都是不支持安樂死的!

同樣的議題,就從這樣兩方面的角度來探討,

就可以得到完全不相同的答案,

舉凡環境的限制,生活的限制,價值觀、生命觀等等,

從不一樣的角度切入,都會影響到最終的答案。

因此我認為對於死亡的看法,與看待死亡的角度也密切相關連。



再來我認為死亡並非一個人事情,

因為人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

我們有家庭、朋友、同事、國家,

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扮演著多個不同的角色。

因此一個人的逝去,

同時也將會對身旁的關係人造成影響,

而不只是個人的行為。

打個比喻來說,在社會上有很多人因為無法承受生活上的壓力以及挫折,

而走上了自我毀滅之路,他們通常會說「要死是我自己的事情」。

沒錯,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身體都有絕對的自主權,

但是死去的人一了百了,可曾想過活著的人的感受呢?

父母含辛茹苦將小孩帶大,十多年換來的確是一副冰冷的屍體;

交往十多年的朋友,更可能因為這樣內心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試問,誰還能大聲說死只是一個人事情?

在一個人嚐試自殺的當下,若能想到身旁的人可能會受到的傷害及反應,

那這個人通常會放棄這個念頭,因為他的死會傷及他人。

因此大部分走上絕路之人,他們的內心通常只會被同一件事情所佔據、所矇蔽,

而也就是因為這件事情使他矇蔽了理智,

不顧及他人會有的感受,而義無反顧的走向絕路。

所以我個人認為,死亡並非一個人單獨的事情,

他通常會連帶的牽連出非常多的人。

3 則留言:

  1. 這是人哲耶,基於經濟效益說~

    所以又打出來了 XD

    回覆刪除
  2. = = 我有一種莫名其妙被稱讚的感覺......

    我真是受寵若驚呀

    回覆刪除